“乌篷船,听雨眠,一蓑烟雨枕江南。”以枕水人家之景闻名的乌镇,不仅有着粉墙黛瓦、碧水环绕、摇橹声声、水阁参差之美,从古至今更是人杰地灵,英才济济,孕育了许许多多影响深远的名人。
萧统
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南朝梁宗室、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和梁元帝萧绎长兄,母为贵嫔丁令光。出身兰陵萧氏齐梁房(南梁房)。
天监元年(502年)十一月,册立为太子。举止大方,爱好文学和佛法。发生“蜡鹅厌祝”一事,父子间产生嫌隙。中大通三年(531年5月7日),英年早逝,时年30岁,谥号昭明,葬于安宁陵,史称“昭明太子”。天正元年(551年),侯景拥立豫章王萧栋即位后,追尊皇帝。大定元年(555年),第三子萧詧建立西梁政权,追尊昭明皇帝,庙号高宗。
主持编撰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史称《昭明文选》。
据清乾隆《乌青镇志》记载,梁天监二年(503年),梁朝昭明太子萧统曾随老师沈约来乌镇读书,并建有书馆一座。后来,书馆塌毁,遗迹残存。明万历年间,乌镇同知全廷训出于对萧统才学的敬仰,便在书馆旧址前建起一座石坊,里人沈士茂题书“六朝遗胜”、“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匾额,至今尚存西栅昭明书院内。
乌镇西栅景区“昭明书院”一景
茅盾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的笔名,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观前街,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茅盾先生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如今乌镇东栅景区有茅盾故居,西栅景区有茅盾纪念堂、茅盾陵园。
东栅景区“茅盾故居”外景
西栅景区“茅盾纪念堂”外景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木心
木心(1927-2011),乌镇人,自幼酷爱绘画、文学,习练钢琴和谱曲。12岁写诗,16岁在当地报刊发表散文。1946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49年任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
五十年代后,分别任中学教师与上海工艺美术设计师,私下写作,积著作二十种,文革初抄没。前后三度被囚禁,成狱中手稿66页。1979年获平反,任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1982年移居纽约。重启绘画与写作,分别在海峡两岸先后出版诗集、文集三十余种。
同期,作画不辍。2001年,耶鲁大学美术馆为其举办大型个展,并巡回芝加哥美术馆、夏威夷美术馆、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随展出版精装画册。
新世纪木心应家乡乌镇竭诚邀请,于2006年回乡定居。2011年逝世。同年,乌镇为之起建“木心美术馆”。
俯瞰西栅景区内的木心美术馆
、
木心美术馆内景象
2011年,首部英译小说集《空房》在美国出版,获美国出版人周刊等书评机构好评。2012年底,木心在纽约为华裔艺术家讲授五年世界文学课的听课笔记《文学回忆录》出版,获两岸各种年度图书奖五种。
2014年,诗作《从前慢》为青年作曲家谱曲,2015年由刘欢在春晚演唱。自此,这位“归来的局外人”,才被大众所认识。
汤国梨
汤国梨(1883—1980),字志莹,号影观,1883年出生于浙江乌镇的平民之家。近代国学大师、思想家、革命家章太炎的夫人,汤国梨性情刚强,有丈夫气概,且天资聪慧,能诗善书,胸怀政治抱负,为近代女子 先驱、诗词家、书法家。博学多才,其志自坚,有“旷代清才,直与贺、柳并辔”之美誉。1980年7月27日,汤国梨以97岁高龄病逝苏州。1986年,迁葬于杭州西子湖畔南屏山麓章太炎墓侧,沙孟海题写墓碑。
早年自习文化并学会作诗填词,崭露天赋。1905年进上海务本女学读书,才华横溢为师生瞩目。毕业后受聘于湖州吴兴女子学堂,先后任教员、舍监、校长。1911年返沪,与昔日同学以游园会义卖方式筹款支持辛亥革命运动,创办神州女校和《神州女报》。
1913年,与革命者、大学者章太炎结婚,相伴夫君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历经种种艰辛而矢志不渝。章太炎逝世后,她创办“太炎文学院”,整理并筹划出版《章太炎全集》……抗战期间不为敌伪威胁利诱,保持民族气节。新中国成立后,她历任苏南行政公署专员、江苏省文史馆馆员、苏州市妇联执行委员、民革苏州市主任委员职等。一生经历风云变幻,始终耐苦耐烦、宠辱不惊,享年98岁。汤国梨善诗词,工书法,著有《影观诗稿》、《影观词稿》,九十高龄后所作书法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
王会悟
王会悟(1898—1993年,浙江桐乡人),1898年7月8日,王会悟出生在浙江省嘉兴府桐乡县青镇,解放前乌镇属湖州府乌镇县,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但外地人习惯将两地统称为“乌镇”。王会悟的父亲王彦臣是晚清秀才,也是青镇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因其思想开明,使得王会悟能够在私塾中与男孩子一起念书,与维新人士一起谈论时事。
从浙江省湖州湖郡女塾(现湖州二中)学习英语结束后,王会悟前往上海寻求妇女独立解放的途径。经上海学生联合会介绍,被黄兴夫人徐宗汉安排到上海女界联合会做文秘工作,在这里她结识了湖南人李达。当时的李达是中国留日学生总会代表,回国办事时与女界联合会有密切工作联系。1920年,李达和王会悟结为伉俪。
1921年7月,中共一大会议在上海召开前,负责会议筹备工作的是李达。会议筹备中,李达遇到了两件事:一是会场安排,一是代表住处。他把这两件事交给了妻子王会悟去办理。
为了确保会议安全进行,王会悟作了周到细致的安排。她让船主把船撑到离烟雨楼东南方向二百米左右比较僻静的水域用篙插住,让代表们在中舱的客堂间里围坐在八仙桌前安心开会。她自己则装扮成歌女模样,坐在船头望风放哨,充当会议的“哨兵”,一旦有别的游船靠近,就哼起嘉兴小调,手指敲着舱门打节拍,提醒代表们注意。
乌镇西栅景区内王会悟纪念馆一景
在王会悟的精心照料下,按照事先确定的“以一日之长开完大会”要求,会议从中午11点左右开始到傍晚结束,一直进行得很顺利。王会悟为“一大”的顺利召开,为中共产党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1993年10月20日,王会悟在北京病逝,终年96岁。
徐昌酩
徐昌酩,1929年12月生于浙江桐乡乌镇。徐昌酩自幼求学乌镇,17岁离开乌镇。1964年起为历界“中国服交会”创作大型壁画和各类商品册的设计;1972年获美国波明代公司设计奖;1973年主编《中国画》、《海上名画》、《中国工艺品》等多部画集;1982年至1983分赴南斯拉夫、菲律宾任“国际博览会”上海馆总体设计并获奖;1993年作品入编文化部出版的《中国美术五十年》,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咏春》被南海紫光阁收藏。曾在新加坡、比利时、美国等国成功举办个人画展。
徐昌酩是原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一级美术师、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上海中国画院兼职画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嘉兴画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长期主持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工作,全国第七、八、九届评委、总评委。
徐昌酩先生热爱故乡,支持家乡的文化建设。现乌镇西栅有昌酩画苑,展出先生的经典作品和毕生收藏。
乌镇西栅景区“徐昌酩画苑”一景
徐昌酩作品《春色迷人凌波翠》
徐昌酩画苑中所展示的香烟牌子
点击,了解更多乌镇名人。